开封市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 系列之千年古镇-朱仙镇

政权区划科 2024-02-07 0

开封市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专栏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民政厅开展了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工作。我市祥符区朱仙镇、杞县圉镇镇被认定为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杞县圉镇镇蔡邱屯、通许县孙营乡南李佐、通许县邸阁乡邸阁被认定为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为进一步保护好、宣传好首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特开设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系列专栏,为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开封市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

系列之千年古镇-朱仙镇

 

朱仙镇,属开封市祥符区。春秋战国前为聚仙镇,因纪念战国时魏国勇士朱亥,改为朱仙镇。据《资治通鉴》、《皇宋十朝纲要》、《大金国志》以及《文献通考》记载,在南宋与元初为朱仙镇,明清时期为朱仙保、朱仙社、朱仙镇。1948年朱仙镇解放后,为朱仙镇,第六区、朱仙镇中心乡,朱仙镇人民公社,朱仙镇自愿人民公社,朱仙镇公社、朱仙镇乡,朱仙镇等。

一、朱仙镇地理实体概况

朱仙镇属黄河冲积扇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79.7米,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723毫米。整个镇域界于北纬34°31′—34°41′、东经114°12′—114°20′之间,南北宽约14公里,东西长约11公里,镇域总面积70平方公里,北邻鼓楼区,南依尉氏县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港区交界,东临祥符区范村乡、万隆乡,西与祥符区西姜寨乡接壤。境内平旷四达,运粮河穿镇而过。   

二、朱仙镇地名文化遗产的时间性

朱仙镇形成于北宋后期,见于记载如《祥符县志》:“朱仙镇相传战国时为朱亥故里,亥旧居仙人庄,故名。”春秋时朱仙镇位于当时启封故城西北,朱仙镇相关历史事件多以启封地名记载。出于军事战略考虑,郑庄公(前743年~前701年)命大将郑邴在今镇区东南方向两公里处屯兵筑城,以“启拓封疆”为名,建设启封城。朱仙镇在春秋郑庄公时为启封故城西北附近的居民点,时属郑国。朱仙镇这一地名最早见于古籍《萍州可谈》,已经使用1000余年,并且一直持续使用至今;形成聚落也已经超过1000年,且聚落从未变更。

三、朱仙镇地名文化遗产的珍稀度

朱仙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境内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壤土、盐化潮土、两合土。经过改良种植,盛产小麦、花生、西瓜。经济作物以花生、西瓜居多。其中境内所产“汴梁西瓜”全国驰名。

朱仙镇历史建筑保存较好,规模宏大、年代久远,格调和谐、风貌完整。镇区南部西街村延续了自宋代以来形成的街巷制格局,村落布局依然保留着由街、巷组成的村落空间。宋代以来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逐渐打破了唐代形成的里坊制。如今西街村的许多街道名称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如铜坊街、京货街等。朱仙镇清真寺建筑布局紧凑大方,风格独特,呈“回”字形的寺院设计独具匠心,是中国建筑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巧妙结合,是清代清真寺建筑的典范。该寺是河南省现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之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装饰风格。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清乾隆三年(1737),乾隆九年(1744)两次重修,并增建后院厢房、山门。清道光十九年(1754)再次重修。1938年日本侵略军空投炸弹使后院部分厢房被毁,并盗走镶嵌在大殿宝瓶上的“夜明珠”。1963年在清真寺设立朱仙镇回民小学。1982年,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清真寺开放,回民小学搬出。2004年河南省旅游局批准朱仙镇清真寺作为旅游景点正式开放。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仙镇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目前全镇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4项:岳飞庙(关帝庙)、清真寺、启封古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民俗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特色鲜明朱仙镇文化积淀深厚,是木版年画、新春对联和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拥有古镇文化、码头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关岳文化、年节文化、伊斯兰文化、戏曲文化、楹联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有“豫剧祥符调”等。民间游艺活动形式多样,有盘鼓、唢呐、舞狮、秧歌、高跷、旱船等。每年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民间娱乐活动十分活跃。民间故事内容广泛,仅“岳飞在朱仙镇”传说就20多首民间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精湛,古今闻名。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朱仙镇地名文化遗产的纪念性

朱仙镇是历史的商业重镇,清康熙时盛极,江淮之吴粳、楚稻、丝、茶、糖、纸、杂货由此北运;西北之山货物产由此南输,南船北马皆分途于此,成为华北最大的水、陆交通联运码头。由于贾鲁河(古名孙家渡)的开通,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不仅是省城开封的外港,而且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贾鲁河水深河宽,北贯黄河,南入淮水,使南北往来货物畅通无阻,镇内商号林立,作坊云集,百业兴旺。各省富商均在镇内设有会馆,世俗七十二行一应俱全,是清代河南省最大的镇。

朱仙镇是历史上的军事要镇朱仙镇是开封的门户,军事战略要地民族英雄岳飞大破金兵的战斗就在这里。宋绍兴十年,岳飞抗金,大军挺进中原,屡败金兵,岳家军先锋部队曾至朱仙镇。后经小说、戏曲加以渲染,使朱仙镇名声大振。历史遗迹有点将台、古战场、岳飞庙。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百万农民起义军第三次进攻开封时,在朱仙镇歼灭了明朝的丁启睿、左良玉的军队20万人马,获大胜史称“朱仙镇战役”

朱仙镇的历史人物有朱亥、岳飞、王敬先等。

五、朱仙镇地名文化遗产的亲和力

朱仙镇的地名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开封优秀传统文化,使人记得住乡愁。相传,魏安王时期,魏国勇士--朱亥帮魏公子无忌“窃符救赵”,袖锤击晋鄙窃取军符救了赵国,魏军告捷后,魏王以重金谢魏公子和朱亥,后来信陵君被魏王拜为上卿,授以相印,封朱亥为偏将军,以聚仙镇为朱亥汤沐邑。从此,朱亥一家便由朱娘娘庄迁到聚仙镇定居,故此该地也为朱亥故里。朱亥死后当地屠者皆祀朱亥,奉祀而称为仙人,为纪念这位勇士,故以朱亥的故里命名为其地名,改“聚”为“朱”,将“聚仙镇”改为“朱仙镇”。近年来,朱仙镇进一步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强化城镇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六项整治”,主攻“六项建设”,加大“创文巩卫”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保障一体的美丽宜居乡镇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