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周期管理理念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 2020-05-11 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提出了大城市管理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社区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要在社区实行全周期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队伍不强、治理模式单一、社区行政性负担过重等,都是社区全周期管理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尝试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当前,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与社区工作的高难度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自治意识不强,履行“自治”职能不到位,街道层面包揽干预过多。二是文化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工作有闯劲无创新,不容易出亮点、出典型。三是服务意识不浓。不少社区工作者没有真正树立为居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认为自己是“干部”,是来管理居民的,导致工作开展力不从心。

为此,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要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负责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举那些既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有能做到“有担当、敢担当,想干事、会干事,愿服务、善服务,讲廉政、真廉政”先进分子作为社区“两委”负责人,团结带领广大居民共创新时代社区美好家园。二是要形成一个积极稳妥的梯队。由于社区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特殊性,社区工作者队伍要体现年轻化特点,但不能在年龄上搞“一刀切”。许多社区工作者受组织教育培养的时间长,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应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解决形成梯队、后继有人的问题。三是要加大社区工作者培训、交流力度。通过培训交流,培养社区工作者接受新事物、考虑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活社区干部的潜能,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健康成长,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

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是自治作用发挥不够,法治保障功能不强,德治的基础性作用体现不明显,三者的合力发挥不明显。做到三者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

社区治理中,自治是目标,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基础。三者功能作用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合力共治,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一是围绕自治目标,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推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制。通过整合多方面力量,形成多方共治合力。二是目前个别社区工作者法律素养不高,法治思维不浓,甚至还出现权大于法、言大于法等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发挥基层社会法治机制的保障作用,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使基层社会单元的各项活动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三是做出顶层设计,完善德治建设体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从社区工作者到广大居民,都要强化道德自律,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通过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宣讲,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提升社区居民整体道德素养,提高社区德治水平。

三、强力推进社区减负增效

长期以来,社区行政事务压力巨大,各种检查评比、会议台账数不胜数,需要社区开具的证明种类繁多,设在社区的机构牌子比比皆是。以开封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社区“两委”所承担的工作事项有24类,在社区挂牌(机构)共有28种,社区“两委”台账及报表11类,社区居委会加章事项32项,在社区开展的考核、检查、评比事项13类,在社区建设的信息网络有9种。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印制各种资料台账等,无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偏离了社区是自治组织的本位。

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切实减轻社区不合理负担: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全面清理规范社区机构和挂牌;尽量压缩社区考核、评比活动,为社区减负;大力精简社区参加的会议和台账;严格社区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当然,在确定社区工作事项要本着为社区减负的原则,同时又尽量照顾到广大居民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要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一是进一步整合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各方资源,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二是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推动社区在减负后能够腾出足够时间和精力开展社区自治工作。三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基层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