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 系列之千年古镇-圉镇镇(历史人物篇)

政权区划科 2024-03-05 0

圉镇有26位历史人物记载在正史中,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例如位居中国十大才女之首的蔡文姬、东汉文学家蔡邕、东汉“强项令”董宣、东汉名仕夏馥、三国曹魏以治法闻名的高柔、西晋提出著名“徙戎论”的江统、江淹、李自成大将李岩、河南省第一任书记吴芝圃等。这在中国的古镇古城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尤其是位居中国十大才女之首的蔡文姬的“文姬归汉”事迹,经过历代流传,家喻户晓,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开封杞县圉镇)人,作为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蔡邕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举凡碑诔、辞章、史志等,靡不精通;他工书擅画、精于音律,兼及天文律历、阴阳谶纬术数等,无不博洽。在文学上,他的碑诔、辞赋、诗歌等,对建安时期的“三曹七子”及以后的作家都有直接影响,著述也十分丰富。《后汉书·蔡邕传》称各类文章有“百四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曰:“后汉左中郎将蔡邕集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为二十卷。在史学上,他立志撰集汉事,不仅参与了《东观汉记》的编撰,还亲自撰写了十志、《独断》、《月令章句》等著述,给后来修《后汉书》诸家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书法上,历代书家推崇蔡邕为传授书法之祖,蔡邕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飞白书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素为文人墨客所推崇。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俱精于飞白。唐太宗酷爱王右军飞白,自此唐代帝王将相多擅飞白。由历代书家推崇蔡邕为传授书法之祖看来,可知邕之书法之地位,自然还在钟王之上。在经书上,蔡邕奏请订正《六经》的文字,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一体石经)。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经蔡邕等正定六经之后,老师宿儒,传经有则,文字之纷争,自可消除了。

汉初平三年(192年),蔡邕被王允诛杀,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县,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为了感念蔡邕,曹操在圉镇东十里的蔡邕祖茔之地重修蔡邕墓,并派兵守护蔡邕墓。抗日战争时期,蔡邱屯为红色堡垒村,设立有新四军交通联络站和地下炸弹所,为水东革命根据地粮食、武器储藏地点,全村与日伪顽英勇斗争,为革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人,今杞县圉镇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后嫁给董祀。《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作品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圉镇北门外的蔡文姬雕像由国家一级美术师王金栋设计,于1994年落成,是圉镇的地标,也是圉镇百姓心中的精神偶像。

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蔡文姬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亡后归居家中。时值天下动乱,四处交兵。董卓在长安被诛后,其父蔡邕曾因为董卓所迫,受官中郎将而获罪,为司徒王允所囚,并被处死狱中。蔡文姬则于兵荒马乱中为南匈奴所掳,在胡中十二年,生有二子。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的被逐步削平,中国北方遂趋于统一。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便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历史上“文姬归汉”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又被编入小说、戏剧,被之管弦,得以广泛流传。

圉镇3.jpg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