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 系列之千年古镇-朱仙镇(启封故城篇)

政权区划科 2024-02-23 0

          启封故城历史悠久,位于今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东南2.5公里的古城村,始建于春秋郑庄公时期(公元前743年—前701年),以“启拓封疆”之意而名为“启封”,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属魏,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年)秦军攻启封。西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刘启即位,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故“启封”改称“开封”。

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置开封郡,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设开封县,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开封县治所移至汴州(今开封市),古城废,后人称废城为“南开封”。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改道经陈留及开封附近入淮,自此开封不断受到黄河侵袭。启封故城,在几次较大的水患中被淹,此后启封故城逐渐废弃,沦为今日的古城村。从春秋战国到唐前后历经1400余年。

关于启封的记载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湖北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的《云梦秦简·编年纪》,此简中详细载有“(秦昭王)三十二年,攻启封”。据宋·吴曾《能攻斋漫录》载,“京师开封县,其城本郑庄公所筑,昔卫之水有浚,浚之地有仪封人,掌仪地之封疆,郑人而城焉,此其始也”。启封城的具体位置,清人顾祖禹《读史方兴纪要》卷四十七对此考证曰:“开封废县,在(开封)府南五十里,魏邑也。”关于启封的历史记载,宋人王复斋的《钟鼎款谈》收录有“启封镫”,其铭文为“启封一斤十二两一十二铢容一升”;1975年辽宁新金县的秦墓中出土了“启封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编年记》中载:“秦昭王卅二年攻启封。”足见启封城历史之悠久。秦昭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秦攻大梁(今开封),韩国派暴鸢(yuan)领兵救大梁,秦军在大梁城下破韩军,斩首4万,暴鸢领残兵逃入启封城内。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刘邦率军西进,攻下陈留(今开封县陈留),与秦将章邯军相遇。刘邦击败秦军,秦将王贲(ben)逃入启封城内。两次战争中,启封城均牢不可破。可见,启封城在2000多年前已经是战略要地。

显然,在唐以前的1400余年中,启封城不仅是秋时期郑国东北边陲的重要战略要地,而且还是秋时期建的第一座城邑。进入战国时期,启封城属魏,成为国都大梁城的南大门,不仅军事、经济、文化十分发达,而且还是通往魏都大梁城的重要交通要道,自秦汉以来一直为开封县的治所。自唐睿宗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至汴州(今开封)城内,与原设在汴州城内的浚仪县同城,从而形成浚仪、开封二县同城而各有所辖的建置。而启封故城从唐贞观年间以后久无修葺,逐渐荒废。北宋中期著名诗人梅尧臣,在其《过古开封城》诗中描述:“荒城临残日,鸡犬三四家。岂复左阡陌,但问新桑麻。颓垣下多穴,所窟狐与蛇。汉兵堕箭镞,青血为土花。”此时的古启封城已是破败不堪了。由此可见,古城的荒芜之状,在宋代初期实在惊人,与距古城仅50里繁荣的东京城(今开封)相比,更加令人感慨。

勘测表明,古城呈一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不规整的梯形。其东墙长1105米西墙长965米南墙长710米北墙长550米四墙全长3330米左右。启封故城从唐贞观年间以后,久无修葺,加上无情的黄河泥沙,使故城几乎荡然无存,如今只剩下西墙的一段百余米残垣任人凭吊(其它三面城墙均於埋地下数米之深)。经测量部分城墙残垣高约7米,宽30-50米不等,长158米。残垣虽因年代的久远而侵蚀毁损,然而夯筑城墙时留下的夯层、夯窝和柱洞至今仍清晰可见,历历在目。启封故城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七朝古都开封的前身,又是中华望族郑的发源地。该地对研究开封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和实物资料。

881601999.jpg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