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里的尉氏

睢永奇 2023-05-06 0

尉氏县,古代又称蓬池,为中州名邑。地处豫东平原,得名于春秋郑国初期,公元前219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

今天尉氏这个地方,在夏朝、商朝时期属于豫州。《尚书·禹贡》:天下分为九州,尉氏属豫州之域。西周时期属于宋国(都今河南商丘市南)。东周初期(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市)后,渐渐东侵,这里成为郑国的东部边疆圉地,又是郑国别狱所在地,成为狱官“尉”的封地,称为尉邑,其后人以地名为氏,又称尉氏邑。到了公元前563年,其后人郑国大夫尉止造反,杀死执政大臣子驷、子国等。子国之子子产,率兵平定叛乱,将尉止诛杀,尉止之子尉翩被剁成肉酱,家族被灭,封邑被夺。

战国时期,魏惠王建都大梁(今开封市),尉氏邑属之。

    公元前219年,因尉缭故里,置尉氏县,属三川郡。西汉承秦制,汉高祖二年(前205),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分三川郡置陈留郡,尉氏县属兖州陈留郡。东汉初期,平陆县(辖区在今尉氏县水坡、庄头至朱仙镇一带)因户数不满三千,废县,降为尉氏县之陵树乡。三国时期尉氏属魏地,归兖州陈留郡所辖。晋朝时,尉氏隶属兖州陈留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在河南设立14州、35郡,尉氏属梁州陈留郡。北魏文成帝兴安初年(452),尉氏并入苑陵(旧城在今新郑东北)。北魏太安三年(457),分苑陵置尉氏。东魏天平元年(534),分陈留郡置开封郡,尉氏归梁州开封郡,后齐又废尉氏入苑陵。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分苑陵复置尉氏,归颍川郡。唐武德二年(619),隋将王世充僭位称帝,于尉氏置尉州;武德四年(621),唐军平王世充,改尉州为洧州(治所在尉氏县城),领尉氏、扶沟、鄢陵、康阴、新汲、归化、苑陵7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废洧州及康阴、苑陵、新汲、归化4县,尉氏归属河南汴州陈留郡。五代时期,后梁都汴梁,尉氏属东京开封府。后唐都洛阳,尉氏属汴州宣武军。后晋、后汉、后周均都汴梁,尉氏属东京开封府。北宋行政区划以路辖州、府、军,尉氏属京畿路开封府。金袭宋制,尉氏属南京(今开封市)开封府。金兴定二年(1218)四月,分尉氏之宋楼镇(今洧川镇南十里)置洧川县。元朝于燕京(今北京市)建都,在河南设路、府、州,尉氏属汴梁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市),改原来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汴梁为汴京,当时南北两京共分为13布政使司,辖府、州、县,尉氏县隶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省)开封府。明洪武二年(1369)洧川县迁治今洧川镇。清朝,尉氏县隶属河南省开封府。民国废州、府,设道。1913年,尉氏县属河南省都督府豫东道。1914年属河南省长公署开封道。1927年秋,冯玉祥主政河南,尉氏县属豫东行政长官公署。1928年1月,尉氏县属豫东第一行政长公署(公署驻开封县),洧川县属豫中第二行政长公署(公署驻许昌县)。1928年7月,尉氏县直属河南省。1932年8月,尉氏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45年7月,中共冀鲁豫十三分区党委开辟并组建鄢尉县抗日人民民主政府,10月因共产党武装撤到水东根据地,鄢尉县抗日政府撤销。1947年5月中共豫皖苏地委组建尉洧县民主政府。1948年11月,尉洧县分置为尉氏县和洧川县民主政府。1949年3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成立,设鄂豫、江汉、陕南3个行署区,开封、郑州2个直辖市及陕州、洛阳、郑州、许昌、南阳、汝南、商丘、淮阳、陈留等9个直辖专区,尉氏县属陈留专区。是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尉氏县仍属陈留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尉氏县仍归陈留专区。1952年7月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治所在荥阳),尉氏县属之。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原郑州专区更名开封专区,治所由荥阳迁汴,尉氏县仍属之。1958年9月27日,通许县并入尉氏县。1962年3月5日,分尉氏县复置通许县。1965年2月1日,开封县水坡人民公社并入尉氏,同年8月1日,长葛县的洧川、朱曲、大马、岗李4个人民公社划归尉氏。1983年9月1日,开封专区撤销,原所属西区各县划归郑州市,东区划归开封市,尉氏属开封市所辖至今。

image.png




声明:本网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To Top